我的资料
我的订单
  购物车 (0)  
亲,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~
去购物车结算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.
 

为什么说葛天氏是长葛人?

文章附图

葛天氏作为史前人物,始见于《吕氏春秋·古乐篇》:“昔葛天氏之乐,三人操牛尾,投足以歌八阕:一曰载民,二曰玄鸟,三曰遂草木,四曰奋五谷,五曰敬天常,六曰达帝功,七曰依地德,八曰总禽兽之极。”

自秦以降,历代作品对葛天氏歌颂不断,各种史籍对葛天氏也都作了注解:

《汉书·古今名人表》中, 葛天氏为上古二十位帝王之一。

汉高诱《吕氏春秋注》:“葛天氏,三皇时君号也。”

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女娲氏,亦风姓也,承庖牺制度。……一号女希,是为女皇。……及女娲氏没,次有大庭氏、柏皇氏、中央氏、栗陆氏、骊连氏、赫胥氏、尊卢氏、混沌氏、有巢氏、朱襄氏、葛天氏、阴康氏、无怀氏,凡十五世,皆袭庖牺之号。”

南朝宋裴骃《史记集解》:“葛天氏,古帝王号也。”

唐司马贞《史记索引》:“葛天氏,三皇时君号也。”

《三家注史记·三皇本纪》:“大庭氏,栢皇氏,中央氏,卷须氏,栗陆氏,骊连氏,赫胥氏,尊卢氏,浑沌氏,昊英氏,有巢氏,朱襄氏,葛天氏,阴康氏,无怀氏,斯盖三皇已来有天下者之号,按皇甫谧以为大庭以下一十五君,皆袭庖犧之号。”

北宋《册府元龟·帝系》:“庖牺氏没,女娲氏立,为女皇(一云女帝),亦风姓,承庖牺制度。女娲氏没,次有大庭氏、柏皇氏、中央氏、栗陆氏、骊连氏、赫胥氏、尊卢氏、浑沌氏、昊英氏、有巢氏、朱襄氏、葛天氏、阴康氏、无怀氏,凡十五世,皆袭庖牺之号。”

南宋罗泌《路史·禅通纪》:“葛天氏,葛天者,权天也。爰拟旋穹,作权象,故以葛天为号。其为治也,不言而自信,不化而自行。汤汤乎无能名之,其及乐也,八士捉扴投足、掭尾叩首,角乱之而歌八终。块柎瓦缶,武喿从之,是谓广乐。于是封泰山,兴货币,以制数会,故沈滞通、而天下泰矣。”

清秦蕙田《五礼通考》:“五帝之前无帝号,有国者不称国,惟以名为氏。所谓无怀氏、葛天氏、伏羲氏、燧人氏者也。至神农氏、轩辕氏,虽曰‘炎帝’‘黄帝’,而犹以名为氏,然不称国。至二帝而后,国别唐虞也。”

臧励和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:“葛天氏,上古帝王。”

《辞源》:“葛天氏,传说中远古帝号,在伏羲之前。”

综上所述,葛天氏是中国史前传说中伏羲氏之后的一位风姓氏族部落联盟首领,在十五任首领中居第十三位。

为什么说葛天氏是长葛人呢?

一、葛天氏生活年代与长葛石固遗址的考古年代契合。

长葛市境内有八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,其中已经被发掘的长葛石固遗址位于石梁河北岸、石固镇岗河村南的高岗上。

图2:岗河村南的长葛石固遗址界碑

石固遗址含有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存的叠压层,上层为仰韶文化,底层为裴李岗文化,考古年代距今约7400~4500年。

现代考古表明,在距今约9000-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,中原已经种植水稻或粟,有了原始农业;已经使用陶纺轮,有了原始纺织业;遗址中发现有果核、禽骨、兽骨和水产动物遗骸,当时有果实采集、渔业和畜牧业;遗址中发现有合葬墓。与史书中记载的伏羲氏“始制嫁娶,教民结网,养牺牲以庖厨”相印证,据此断定,伏羲氏生活在距今9000-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。

在距今7000-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,先民不仅种植了稻、粟、黍等谷类农作物,还有白菜、芥菜等蔬菜,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。这与《周易·系辞下》所说的“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,斫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益”相印证,据此断定,神农氏生活在距今7000-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。

在仰韶文化和距今6000-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,均未发现有小麦遗骸标本。据考证,小麦种植在距今5000年前开始传入我国新疆,在距今4500年前传入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。据《史记•周本纪》记载,周人始祖姬弃在帝尧时期耕种稷麦,被尊为“后稷”,据此断定,帝尧生活在距今约4500年前。

葛天氏是伏羲氏政权的第十三世帝王,传阴康氏、无怀氏而神农氏作,据此断定,葛天氏生活在距今约7200年前。

二、长葛海子李村宋代《重记葛天老祖圣殿》碑文解读。

长葛市坡胡镇海子李遗址是一座仰韶文化遗址。这里有半地穴式建筑,出土过大量的石斧、石镰、石刀等生产工具和鼎、罐、碗、钵等生活用具,以及大量的彩陶片,尤其是出土的“白底彩陶钵”填补了河南仰韶文化的空白。

海子李村南有暖泉观,初名葛天老祖祠,是历代祭祀葛天氏的圣地。2012年4月,海子李村出土了一通宋代的《重记葛天老祖圣殿》碑,碑文如下:

“自夏商周设老祖祠以祀先祖,宣葛天老祖德裔。昔葛,川地,邑氏族于川东,望平纪纲。民三伏于川,久居川泉,川绕重葛,水虫尽跃。怀德于八阙,舞平唱足。葛麻为羞,腾依敝掩,养息纪民。黄帝传尧舜至禹,设老祖地,以戴民敬念。逢葛开,以礼祀,诸侯王皆从。自文帝三月初六大祀,其十里,文武徒行,以示诚德,曰长葛邑民皆老祖之裔。大宋开宝元年(968年)花春记。”

此碑文传达出了以下三条信息:

**,“黄帝传尧舜至禹,设老祖地,以戴民敬念”,说明最早在黄帝时,就已经把长葛确认为葛天氏故地。

第二,“自夏商周设老祖祠以祀先祖,宣葛天老祖德裔。”说明最早在夏代,就已经在长葛修建葛天老祖祠了,后来,商、周两代又进行了重修。

第三,“自文帝三月初六大祀,其十里,文武徒行,以示诚德,曰长葛邑民皆老祖之裔。”说明在汉文帝时期,葛天氏的祭祀已经形成了定制:以每年的三月初六为大祀之日;为表诚心,文武百官徒行十里;并确认当时的长葛人为葛天氏裔孙。

三、东汉时期,长葛仍然被认定为葛天氏故地。

东汉末年,葛玄(164-244)曾经到长葛寻根谒祖,明正德十二年(1507年)《长葛县志》所载 “葛仙灵池”是葛玄遗迹。葛仙灵池位于长葛市后河镇中心小学院内。据清康熙三十年(1691年)《长葛县志》载:“葛仙翁池在县西四十里后河镇龙泉宫。吴人葛玄与左慈学仙术于许,慈已仙去,玄因家于长葛,号葛仙翁,采药陉山,尝于暑月入池中,数日不出。昔人尝以白布入水中得蓝色,俗名摆蓝池。今遇旱祷雨,辄应,亦名灵池。”

图3:葛天灵池标牌

图4:葛天灵池内景

葛玄字孝先,三国**高道,道教灵宝派祖师,是抱朴子葛洪的伯祖父。《抱朴子外篇·自叙》记述:“抱朴子者,姓葛,名洪,字稚川。丹阳句容人也。其先葛天氏,盖古之有天下者也。後降为列国,因以为姓焉。”作为葛天氏后裔,葛玄到长葛寻根谒祖,说明在东汉时期,长葛被认定为葛天氏故地。

四、南北朝时,石梁河兼有“葛沟水”和“皇陂水”之名,石固遗址被公认为葛天氏的“王庭”。

图5:石梁河北岸的长葛石固遗址界碑

石固遗址位于石梁河北岸,紧靠石梁河。石梁河有两个源头:一是发源于禹州市无梁镇的具茨山老山坪,一是发源于禹州市郭连镇黄台水库。两个支流在天宝宫北汇合,然后从石固南、北寨间穿过向东,在岗河村南进入建安区,在苏桥镇石寨村汇入清潩河,是清潩河支流之一。

图6:石梁河郭连镇黄台水库远景

图7:石梁河郭连镇黄台水库乡级河湖长公示牌

《魏书·志·地形二中》载:“黄台,光和元年(案:应为东魏兴和元年,539年)分阳翟置,有葛沟水、黄台冈。”

《水经注·潩水篇》述:“潩水自枝渠东逕曲强城(案:曲强城故址在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沟王寨村)东,皇陂水注之。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冈北,皇陂即古长社县之浊泽也。”

《禹州志》载:黄台,古县名,东魏兴和元年(539年)析阳翟县置,属阳翟郡。隋大业初废入颍川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许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长社县(按:北齐时故颍阴县废入长社县,隋开皇三年(583年)更名颍川县,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置长葛县,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称长社县,今许昌市西部)

今禹州市郭连镇黄台村是故黄台县治所在地。黄台村南二里许有孝山岗,南北绵延七、八里。孝山岗南段上有七娘冢,此《水经注》所述之“七女冈”;孝山岗北段上有黄香墓,岗西有黄台寨村,此《魏书》所载之“黄台冈”。孝山岗下西面、黄台寨村北有石梁河郭连镇黄台水库。

故《魏书》所载之“黄台”和《水经注》所述之 “皇台”同指故黄台县,此地境内**的河流就是石梁河。在北魏时期,《魏书》所载之“葛沟水”和《水经注》所述之“皇陂水”同指石梁河。取两名首字相组,即为“葛皇”。何谓“葛皇”呢?

东汉应劭《风俗通义·皇霸·三皇篇》载:“《尚书大传》说:遂人为遂皇,伏羲为戏皇,神农为农皇。遂人以火纪,火,太阳也。阳尊,故托遂皇於天。伏羲以人事纪,故托戏皇於人。盖天非人不因,人非天不成也。神农悉地力,种谷疏,故托农皇於地。天地人道备,而三五之运兴矣。”

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贵乡公髦传》载:“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,神农演之为六十四。”

《文选·扬雄<剧秦美新>》云:“厥有云者,上罔显于羲皇。"李善注:"伏羲为三皇,故曰羲皇。

南朝梁沈约《郊居赋》云:“原农皇之攸始,讨厥播之云初。”

可见,燧人、伏羲、神农被尊称为燧皇、羲皇和农皇,谓之三皇。葛天氏“袭伏羲之号”,“为三皇时君号”,故可被尊为“葛皇”。故石梁河旧名“葛沟水”、“皇陂水”与葛天氏被尊为“葛皇”有关。另外,长葛石固镇汉名“浊泽”,南北朝时改称“皇陂”,也与“葛皇”尊号有关。因此,长葛石固遗址被公认为葛天氏的“王庭”。

五、唐代,长葛被认定为葛天氏故地,长葛人被称为“葛天之遗民”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母亲是长葛人陈润的独生女儿,陈润的夫人陈白氏是白居易曾祖父白鍠的侄女,白居易童年时经常住在长葛石固外祖父家。白居易晚年作《不出门》诗:“弥月不出门,永日无来宾。食饱更拂床,睡觉一嚬伸。轻箑白鸟羽,新簟青箭筠。方寸方丈室,空然两无尘。披衣腰不带,散发头不巾。袒跣北窗下,葛天之遗民。一日亦自足,况得以终身。不知天壤内,目我为何人。”以“葛天之遗民”自喻,自诩“一日亦自足,况得以终身”。说明在唐代,时人仍以长葛为葛天氏故地,以长葛人为葛天之遗民。白居易自认“长葛人”,故有此喻。

图8:白居易故居白云楼被改建为白乐天祠,今名白乐宫。

六、史志中有关 “长葛是葛天氏故墟”的记载。

有关长葛是葛天氏故墟的记载,仅见于《长葛县志》。《长葛县志》始修于明正德十二年(1507年),又分别于清顺治十三年(1656年)、康熙三十年(1691年)、乾隆十二年(1747年)、民国十九年(1930年)、1991年重修,2004年始更名为《长葛市志》。其中明正德十二年《长葛县志》仅存第三、四、五卷;清顺治十三年《长葛县志》只有《序言》,其他的都保存得比较好,里面都有长葛是葛天氏故墟的记载:

清康熙三十年《长葛县志》记载:“邑以葛天氏得名。……长葛,上古传为葛天氏之墟。”

清乾隆十二年《长葛县志》记载:“长葛,盖葛天氏故址也,后人永思其泽,故名曰长葛。”

民国十九年(1930年)《长葛县志》记载:“长葛为古葛天氏之墟,其得名实始于春秋,逮至今日,盖已两千有余岁矣。”

1991年《长葛县志》记载:“长葛,传为葛天氏故址,”……“长葛,相传为上古葛天氏故址。”

所载史料脉络清晰,内容高度一致,这是1992年以前国内史志中有关葛天氏故墟的**记载。

七、擂鼓石沟和擂鼓台的传说。

擂鼓石沟位于陉山南麓、榆林村北,内有擂鼓台,相传是葛天氏演练歌舞之地,民国二十四年立有“保存陉山擂鼓台碑”。

图9:保存陉山擂鼓台碑

综上所述,自黄帝始,夏、商、周、汉、魏、晋至唐、宋、明、清、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,长葛都被认定为葛天氏故地,长葛人被称为“葛天氏之遗民”。因此,葛天氏是地道的长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