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资料
我的订单
  购物车 (0)  
亲,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~
去购物车结算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.
 

为什么在近代,很多精英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研究唯识?

文章附图
为什么在近代,很多精英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研究唯识?


唯识学是佛教的一门学问,源于印度。后来唐三藏法师历经千难万险,从印度取得不少唯识经论。回国后,唐三藏法师系统的翻译了这些经论,后来逐渐形成佛教一个宗派,称为唯识宗,也被称为慈恩宗或者瑜伽宗。

然而,由于这门学问太过于繁杂,不符合国人好简的习惯,没传多久就基本消亡。后来像明朝的大儒王夫之,想好好研究这门学问时,苦于大量典籍失传,很多关键地方只能靠自己去琢磨。

因为这个原因,后来的学者发现王夫之对于唯识的理解,有一些存在明显的错误,很是可惜。当然,这并不是王夫之的错,在那个众多典籍失传的年代,能有王夫之那样的成就已经相当不易。

为什么在近代,很多精英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研究唯识?


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,虽然这门学问长久晦暗于历史的长河中,国人最后到底没有彻底忘记这门学问。到了近代,唯识学再一次大放异彩,一时大有成为“显学”的趋势。

近代的很多大佬,像梁漱溟、熊十力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欧阳竟无、吕澄等,众多知识分子忽然不约而同的开始研究唯识,也算是文化史上的一件稀罕事。

在当时,中国的大地上形成了三股研究唯识的力量。一个是以欧阳竟无为领导的南京支那内学院;一个是太虚大师创办的世界佛学苑之下的武昌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;还有一个则是北京这边的,以韩清净领导的北京三时学会为中心。

当然,当时北京大学哲学院那里的一众师生中,也有研究唯识的。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主任汤用彤,本人就对佛学有相当造诣,所以对于唯识的研究也是相当支持。


那么在当时,为什么唯识学会再一次成为热潮?究其原因,一个是很多失传的典籍在日本被发现,于是大量的被带回国内,其中包括像窥基的《成唯识论述记》这样的重要典籍。

杨文会先生在当时专门成立了金陵刻经处,一时众多原本已经失传的唯识典籍,再次在华夏大地上流传开来。于是,很多人重新开始研习唯识这门学问。

第二个原因,个人认为也是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中西文化的激荡。近代鸦片战争以后,西方的学问逐步开始压制国学,大有废国学而专崇西学的趋势。很多传统知识分子对此很是忧心。

为什么在近代,很多精英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研究唯识?


在当时,很多人认为,西方哲学为科学之母,如果能寻找到与西方哲学一较高下的武器,国学战线便不至于彻底失守。很多人开始研究如何打破这一困局,想来想去,能够在逻辑与思辨上可以与西方哲学相抗衡的只有唯识。

儒学和道家学问都缺乏理论上的严谨性。例如,一个“率性之谓道”的“性”字,可以讲出各种版本出来,而且貌似大家都有道理,这种现象在西方哲学那里是绝对不能接受的。

西方哲学,逻辑严密,系统分明,不允许有模糊不清的概念。而唯识学在这方面,有其独到之处,可惜由于这门学问太深奥,一般人根本看不下去。太虚大师曾专门讨论唯识与科学的关系,甚至尝试用唯识去解释西方的进化论。

当然,唯识到底能不能最终大放异彩,并不是这篇文章讨论的话题,本文只是略微介绍一下唯识在近代的基本情况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学习,不管是出于研究学问还是个人的实证,都是很有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