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真的能救穷人吗?![]() 最近看到两个报道,感触颇深。 一个是发生国内的。 某地区搞扶贫。方法是,给一个贫困村免费送去120头羊。并且还提供饲养管理、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。 母羊可是宝啊。 养殖好了,不说致富,但脱贫还真是不成问题。 但没想到,居然被村民们给吃了。 120头母羊,被大家吃剩不到60头。 结局令人哭笑不得。 ![]() 另一个是发生在国外。 美国《世界博览》杂志披露一个慈善现象。 非洲穷,举世皆知。 因此,多国援助玉米、小麦等农作物的种子。目的是指望当地好好发展农业。 但你猜结果呢? 他们不是拿去种,而是拿来吃。 有什么吃什么。 你援助多少就吃多少。 懒到简直没救了!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震撼,请再看一组数据。 据美国《评论》杂志报道,在过去50年,西方援助非洲的慈善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。 2万亿美元什么概念? 超过20个比尔盖茨资产之和。 相当于非洲54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。 但是,这2万亿砸到非洲,硬是连个泡都没冒。 “非洲的实际人均收入低于1970年代。” “超过一半的非洲人口,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。” 作者总结道:长期的援助,等于是把非洲往火坑里推。 越帮越穷。 越援助,越“没救”。 看似荒谬的现象,其实才是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—— 真正能帮助穷人的,不是慈善,而是商业。 ![]() 先说说慈善为什么没用。 《贫穷的本质》有这么一段话:
![]() 可能你会说,既然穷人不缺蚊帐,那就送别的呗! 但问题在于,你怎么知道穷人缺什么? 张三缺件衣服。 李四缺部手机。 王二缺个拖拉机种田。 ······ 穷人千千万万,难不成你来个“民意调查”,然后再一家一家送去? 也不现实。 这导致的问题就是,不管你捐什么,穷人永远都是要要要。 但此“需要”非真的需要,而只是免费罢了。 就像文初的扶贫。 当地居民想法不过就是——你给我羊啊?拿来呗,不拿白不拿。 让人意料之外,他们没有拿来养殖,而是饱餐一顿。 所以,慈善是一种极大的浪费。它没办法解决穷人真正的需求。 ![]() 那么,直接分钱行不行?有了钱,大家都会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。 答案是,穷人依然会让你失望。 丹碧莎在《无用的援助》讲到一个真事。 西方慈善机构发现非洲某地区婴儿死亡率奇高。 原因是当地水源不干净,需要整治。 为此,他们给了当地一笔钱,并叮嘱村民:你们这水源有问题,得好好改善改善。 但你猜村民怎么做的? 居然把钱拿去买女人。 然后慈善机构负责人就急了:钱怎么拿去乱花呢?! 当地村民解释:多买几个女人,多生点孩子,死亡率不就下来了? 当然,这纯粹就是狡辩。不过就是花钱纵欲罢了。 因为穷人的钱如果不是赚来的,而是“捡”来的。他就不会足够珍视。 比如以下2种情况:
你说,这笔钱用途怎么可能一样呢? 前者你可能会拿去自我投资。 后者却大概率是被拿去挥霍。 ![]() “由于受惠者无所失而有所得,他很难对自己免费得到的东西进行主观排序。甚至,他都不清楚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。” 一位经济学家如是说。 ![]() 免费援助还会导致一个更致命的问题。 放大人性的漏洞:懒惰。 举个例子。 张三出身于贫困地区。 工作不好找。 赚钱也难赚。 本来张三计划着,要不赌一把,到大城市去试试······ 现在,突然有机构每月发2000块钱,保证张三吃喝不愁。你说,张三还想去打拼吗? 怕是给他工作都不想要了。满脑在筹划:能不能多拿一点?是不是我越穷,慈善机构就给的越多?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非洲,被西方援助最多的国家,经济越是难以发展。 理由很简单。 既然今年吃完救济粮,明年国外又会捐助,那为什么要自己种地? 既然人道主义动不动就“砸钱”,那穷人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? 要知道,勤奋不是人的天性,好逸恶劳才是。 而长期慈善,看似是帮助穷人,其实正在使他们变为“废人”。 ![]() 孟德斯鸠说,有商业的地方,就有美德。 因为穷人真正缺的,是商业,是市场。 有网友分享过一个事。 一名美国义工和中国义工去卢旺达做慈善。 到达贫之后,中国义工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,很可怜。 他转身上卡车拿食物。 但美国义工一声呵斥:“住手!放下!” 随后,他告诉孩子,“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,已经累了。你可以帮我卸货吗?有报酬的。” 孩子一听,兴奋极了。带领小伙伴一拥而上。 片刻功夫,货物就被卸完。 这时,又来一个小孩。但车内已经没有货物要卸。 美国义工就说:“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?也会支付报酬的。” 小孩欣然答应。 ![]() 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,美国义工解释:
在这里,美国义工的行为就不是慈善,而是“商业”——你帮我干活,我给你报酬。 当然,在真正的市场里,这种激励模式更持久。 也更有利于穷人。
这是商业对穷人最友好的地方之一——堵上人性的漏洞,激励他们去赚更多钱。 另外,也只有商业,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穷人。 因为商业合作是互利的。 资本家在获得更多财富之后,自然就会继续投资,扩大市场。 于是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。 国家有钱了。 因为可以缴纳更多税收。 穷人能购买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了。 因为商家在竞争。 穷人的收入待遇也会更好。 因为岗位需求增加,企业和企业之间有“员工竞争”。从而提升招聘待遇。 马云说:“商业就是**的公益。” ![]() 写此文,倒也不是劝大家不要行善。 只是希望大家明白,出于善意的行动,并不一定就会有好的结果。 你以为在帮助穷人,不等于穷人真的被帮助。 正如哈耶克所言:通往地狱之路,通常都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。 理解之余,再多给中国企业家一些尊重吧。 少骂骂自己老板。 别再说资本家就是剥削。 相反,商业是相互成全。 我赚得利润,你享受服务。 穷人获得收入,富人获得资本。 当“社会资源”的雪球越滚越大,最终受益的,会是我们每个人。 作者:卓绝 上一篇: 《周易》中的八卦符号各自象征着什么?
下一篇: 【实践新论】探索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新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