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资料
我的订单
  购物车 (0)  
亲,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~
去购物车结算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.
 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 
文章附图

#庆余年大百科#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种植蔬菜的记录,叶灵儿要给林婉儿带可以把素菜做成荤食的厨子,是很靠谱的事情

叶灵儿豪侠仗义,一出场自带女侠风范,她和林婉儿正好形成一对互补,婉儿体弱多病,自小药石缠身,而叶灵儿不一样,想来看林婉儿时,只需要带上鸡腿、猪蹄这些美食就好。

林婉儿见不得风吹,吃不得油腻,自带仙气,而叶灵儿不同,她可以纵马驰骋,甚至可以大啖腥膻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第四集中,林婉儿持针绣花,而叶灵儿在楼下大喊,“婉儿,我请你吃鸡腿。”林婉儿不顾自己病体不能见风,也要下去见这位仗义闺蜜。但是这次,叶灵儿说,我不请你吃肉,我是请了京都有名的素食厨子,可以把素食做出肉的滋味来,你哪天嘴里没有味道了,我可以把这些厨子给你请来。

那么素食起源于哪里呢?又是如何做成肉的滋味呢?

远古时期,人类生活于自然之中,饮食也取之自然,人们早期的饮食结构还是很单一的,原始人靠打猎获取食物,在人类蛮荒之时,是不存在荤、素界线的。

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人遗址里,就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,由此可见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。而蔬菜则是经历过漫漫历史长河,才端上了如今的餐桌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当然《庆余年》的朝代是虚构的,我们也具体说不出来,那个朝代有什么蔬菜,没有什么蔬菜,毕竟范闲的神奇妈妈叶轻眉,连玻璃,肥皂,香皂都已经提前生产出来了,范闲都已经写了《红楼》了。

素食也分流派,其中的寺院素食里,最有名的“罗汉斋”,菜色绚丽,口感爽滑,没有过多的调料,以自然香味为主

素食也是有江湖的,素食分为三个流派:寺院素食、宫廷素食与民间素食三个流派。

首先来说一下寺院素食,寺院茹素,和宗教信仰是有莫大的关系的,寺院讲究“全素”,而佛教徒在南北朝梁武帝之前都是荤素不忌的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
人们只有在重大的祭祀之前,才会"茹素数日,以净其身,清其心"。佛经《戒律广本》写得很明白: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。佛家禁止吃的,是“荤”。这个荤,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,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。我们现在讲的荤,佛教叫做“腥”,而不叫“荤”。熏的意思,指气味熏人的蔬菜,“荤乃蔬菜之臭者”。“若佛子不得食五辛。大蒜、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渠是五辛,就是不仅不食肉,这些有辛辣气味的调味品也是不让随便吃的。

南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,读《楞伽经》,经云说云:“菩萨大慈大悲,不忍心食众生肉”,他读了非常感动,自己发愿吃长素。他以帝王之尊推动“素食”,影响了整个佛教的饮食习惯,不但僧人接受了素食,连一切佛弟子都遵循了这个习惯。所以去别的地方看到有佛教徒吃饭,也不要惊讶,可能人家确实没有推行素食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寺院素食,最有名的是“罗汉斋”,根据南宋的《萍洲可谈》卷二记载:“商人重番僧,云度海危难祷之,则见于空中,不获济,至广州饭僧设供,谓之罗汉斋。”这道菜是佛门名斋,本意是取自十八罗汉聚集一堂之义,是寺院风味之"全家福",以十八中鲜美原料烹饪而成,做法繁复,可以说是佛门的一道“硬菜。”整道菜色彩绚丽,口感爽滑软烂,闻之清香四溢。

宫廷素食,讲究精美、华丽,叶灵儿说林婉儿嘴里味淡,可以找厨子做出荤腥味来,那是一种模仿荤菜的烹饪技法。

宫廷素食,顾名思义,一定和皇室有关,宫廷素食就没有寺院素食那么多规矩制约了。

主要是以精美,华丽为主,当然还会考虑口味问题。宫廷素食的特点,制作极为精细,配菜规格繁杂。宫廷菜的风味主要是以几大古都为发源地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剧中叶灵儿说京都名厨,那也应该是和宫廷素食有关系。宫廷菜素食也分南、北。南味以金陵、益都、临南、郢都为代表,北味以长安、洛阳、开封、北京为代表,几大古都在宫廷上的风味上分庭抗礼。

宫廷素食已经不仅仅是茹素了,到嘉庆年间又出现以果子为肴者,像现在吃的拔丝香蕉,拔丝苹果,炒子蹄等,都是以水果为原料的素食。更有甚者,还有以花叶入馔者,如胭脂叶、韭菜花、菊花瓣,茉莉花等等,不一而足,甚是新奇独特。

剧中叶灵儿说如果味淡,可以请京都名厨做成各种肉的滋味,叶灵儿所说就是一种模仿荤菜,形态逼真,口味相近或相似的烹饪技法。素菜经由厨师之妙手,足以假乱真,如素鸽蛋透明逼真,竹笋可做成名贵的鱼翅,木耳可变成蓬莱海参,豆腐可以做成红烧鱼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可以以假乱真的素食

林婉儿见风咳血,不沾荤腥,其实这样的素食对于她的身体是一种极好的调养,茹素可以清血脂,利肠道。有叶灵儿这么一个好闺蜜,林婉儿是幸福的。

明代刘若愚在《明宫史饮食好尚》一书中,曾介绍许多名特素食,如五台的天花羊肚菜、鸡腿银盘等蘑菇;东海的不花海白菜、龙须、海带、鹿角、紫菜;江南的莴笋、糟笋、香菌;辽东的松子;苏北的黄花、金针;北京的山药、大豆等等素食原料,精美无比,入菜口感鲜香。

素食除了常见的蔬菜外,银耳、木耳,秋葵都是素食好搭档,所以不要小看素食的魅力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腐竹是素食的好搭档

民间素食没有佛教那么多的清规戒律,也没有宫廷素食的精美繁杂,更加接近老百姓的饮食习惯

第三种就是民间素食了,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,民间素食和皇室没有多大区别,毕竟很多菜还没有在民间生根发芽。

西汉初年,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,从此素食发展被推向一个新的领域,豆腐被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
民间素食没有佛教素食那般,有诸多的清规戒律,也没有宫廷素食那么多的讲究。民间素食以杂素与仿荤为两大主流。民间也涌现出更多的素食餐馆。如清光绪初年,北京前们大街曾有“素真馆”,香积园”、“道德林”、“功德林”、“大雄宝殿”“菜根香”、“全素斋”等等以素食为主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。

孔子云:“饭蔬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所以民间吃素,并不是不吃肉食,只是强调多吃菜蔬。

林婉儿的身体状况,多茹素是**的习惯,反倒是鸡腿,猪蹄等荤腥过重的肉食,会对身体造成负担,叶灵儿为了闺蜜,也是尽心尽力了。

从《庆余年》看中国素食文化,素食真能做成肉的味道吗?

素食会减少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的发作的几率,更有助于美容养颜,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。但是要身体营养平衡,还是要食用一些荤腥的。